宜都法院政治处 龙苗苗
离校二三载,初入职场,开启了别样人生。偶忆校园生活,清晰在目,“厚德、明法、格物、致公”的校训已成为鲜活的记忆,遍布祖国大江南北的学子对这随口依旧明朗的校训还有着深深的认同感。它是一个标签,这个标签背后有军都山下、小月河畔求学的青春,有着对于法治的关切和期待,有着我们是法律职业共同体的确信。它更是年轻的理想主义者们孜孜不倦追求的彼岸,化成开学典礼宣誓的盈眶热泪,化成在教学楼、学术报告大厅奔波的热情,化成入职场的澎湃激情。
怀揣着这样的美好理想进入宜都法院,感受到和谐的同事关系,积极向上、谨慎而又大胆的工作作风,对宜都法院的精神——“正直、审慎、包容、进取”有些思量,这些美好的名词不再是束之高阁的典范,而成为工作中实实在在可以践行的价值。
“正直”是我们心中的一盏自律明灯。说文解字里提到“直,正见也。”蔡沉集传曰:“正直,不偏邪也。”正直意味着具有道德并且遵从自己的良知,法谚有云“徒法不足以自行”,文本中的法最终要靠审判人员的解读和适用来起到调节社会关系的规范作用,是良法助人抑或恶法坑人,全凭审判人员的良知,对法条背后蕴藏的法律精神的正确解读不仅需要良好的法律理论修养,更加仰仗一颗关切人民切身利益、保护弱势群体的公心。正直意味着有勇气坚持自己的信念,当众多声音纷杂入耳时,有定力去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东西,义无反顾地公开反对自己确认是错的东西,当然正直不是偏执,要诚心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弥补自己的不足,审判人员在合议庭合议、审委会讨论中出现和领导意见不一时都需要秉持正直的明灯,有所坚持有所恪守。
“审慎”不是令我们裹足不前的阻碍。司法人员的言行乃至一举一动都是法律权威的化身,在现代法治社会,公众对法官的德行操守、言行举止普遍抱有比普通民众甚或普通公职人员更高的期许,职业的特殊性要求法官在业外活动中保持谨慎、约束和自律,管好自己的“社交圈”“生活圈”“娱乐圈”,“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在任何场合下都应谨慎言行,培育自己审慎的修养。犹记刚进法院不久参加一次同事聚餐,席间来了一位青年律师,几番寒暄过后他提到第二天有个案子在我们院开庭,正好主审法官也在席上,这位律师提到这个案件问主审法官有何意见,这位主审法官义正言辞地表示不能违反纪律在私下与案件有关人员谈论案件,这位青年律师对主审法官竖起了大姆指,我为有这样审慎的同事而感到欣喜,我们法院的公正形象正是在这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得到维护。
对待工作更应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态度,从位列审判席之上的着装、言辞到判决书的一个字一个符号都要谨慎处之。远有人民信任的好法官宋鱼水同志在十几年的法官生涯中,从一件件不起眼的普通案件做起,守护着法律的公正与秩序。曾经北京市一位人大代表旁听宋鱼水审理的一起案件后评价说“不亚于听了一场高水平的音乐会”。宋法官展现了清晰的思维和对法庭程序节奏的控制,没有咄咄逼人的气势,更没有严厉的呵斥,她依靠充分的说理、准确的判断使双方当事人信服,展现了“实践中的法”的魅力。近有我刚参加工作时参与记录的一次庭审,主审法官在审判席上审理案件,整个过程思路清晰,归纳焦点抓住主要矛盾,节奏有张有驰,运筹帷幄,高效迅速,颇令人折服。这些前辈们都为应为我们新人所效仿,在学习他们的基础上不断地锻炼自身,他日我们作为审判员才能发挥高的审判水平,做好司法工作。
“包容”是为人处世的基本修养。责人之心责己,则宽;利己之心利人,则容。对待工作中的同事要有包容之心:由于具有不同的教育经历和工作生活经验,立场不同,不同的价值就会导致冲突和摩擦,秉持“求同存异”的包容精神,真诚地沟通,才能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对待当事人要有包容之心:传统中国有着厌诉的社会文化氛围,群众诉诸法院的事情都关乎他们的切身利益,他们在开庭时发言滔滔不绝,甚至声泪俱下,几次三番找工作人员陈情表意,还有各种曲解、责难和谩骂,对待这些,作为司法工作人员除了应有的理性也要有容人雅量,给予足够的耐心和合乎情理的关切,一杯热茶,几句贴心话也许就能融化他们内心的坚冰。
“进取”是迎合时代精神的需求。古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今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中发表了“依靠学习走向未来”的讲话,讲话中提到“18世纪以来,知识更新速度为90年左右翻一番;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更新加速到3—5年翻一番。近50年来,人类社会创造的知识比过去3000年的总和还要多。”“在农耕时代,一个人读几年书,就可以用一辈子;在工业经济时代,一个人读十几年书,才够用一辈子;到了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必须学习一辈子,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作为司法工作人员,社会状况变化日新月异,在工作中会不断地遇见新情况新问题,只有不断地积极进取,不断地读书看报培训学习才能使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思想跟上时代的步伐,以利于处理各类案件中的新问题,助力司法工作既有应有的保守性的一面,还有符合时代要求的一面。那种“上班等下班、周一盼周末、敷衍了事、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状态只会磨灭对工作的热情,让自身陷入被动的境地,蚕食自身的意志力和进取心。
进法院工作时限还很短,对于宜都法院精神的认识还比较粗浅,随着工作的深入和经验的增加,会对“正直、审慎、包容、进取”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践行。无论从事司法工作抑或其他,我都不会忘记自己是法律人,我们法律人有着自己的坚守和信仰,诸如公平、正义、理性等美好的名词都是我们恪守的价值,如花在我们心中盛开。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这本是钱武肃王寄托对妻子深沉内敛的爱意的诗句,我借用来表达对职业的热爱,时刻提醒自己恪守法律人的本分,慢慢走向那理想公平正义的故乡,慢慢走向那心底最坚硬而又最柔软、最厚重而又最缥缈、最庄严而又最平常的法治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