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宜都市人民法院官方网站,今天是:

于无声处听惊雷 执行法官“温柔一刀”破迷局

2025-08-26 09:00
来源: 宜都市人民法院
    浏览: 450

时间拉回2018年,张某与老李一家的经济纠纷经判决后进入执行程序,却因未找到可供执行的财产,案件依法终结本次执行。转眼到了2025年,张某再次向法院申请恢复执行,并交到了执行局赵法官手里。

梳理案情时,赵法官了解到被执行人老李此前和两个儿子一起经营柑橘生意,近两年行情走低,欠下不少债务,依然存在“无钱可执”的可能性。

“光看材料也没什么头绪,还是得亲眼看看他们家的生活和经营情况。”为了弄清底细,赵法官决定和法警一同前往老李家的柑橘厂房摸排情况。

见到法官上门,老李等三人格外配合,连连表示“愿意还钱”,但反复强调如今困难重重,最后提出“每年偿还500元”的方案。一年500?赵法官一听,这哪里是还款,分明是敷衍。他没有当场表态,而是先向三人释明了逃避执行的法律后果:“有困难可以商量,过了这么多年了,再拖下去对你们没有任何意义。”

离开厂房时,细心的赵法官从门缝回瞥一眼,却意外捕捉到了戏剧性一幕:刚刚还愁云惨雾、神情严肃的父子三人,竟在法官转身后有说有笑,气氛轻松得判若两人。情况不对!这反常的转变瞬间点燃了赵法官的职业警觉,他多留了个心眼,出门后将警车悄悄停在了离厂房不远的拐角处,并未远离,静静观察。

果然没过多久,老李就从厂房里走了出来,左右张望一番后,径直钻进了一辆停在大门附近不远处的黑色轿车里。“这车之前没见过,他们也没主动报告过”。赵法官默默记下车牌,心中疑虑更深。

几天后,赵法官主持申请执行人张某与被执行人老李及其大儿子进行协商。调解室里,剑拔弩张的情形并未出现,一方陈述诉求、一方大倒苦水,气氛看似融洽,可始终没有实质进展。眼看协商陷入僵局,赵法官打出“关键一击”。

“这辆车是不是你的?”赵法官拿出此前拍摄的黑色轿车照片,递到老李眼前。

“你为何隐瞒不报!你知道隐瞒财产是什么后果吗?现在车停在哪儿?”

面对一连串的问题,老李有一瞬间的愣神,也许在思考是自己是怎么暴露的,也许在思考应该如何应付当前这突如其来的场面。老李支支吾吾、语无伦次,一会儿说是借的,一会儿辩称是租的,对于车辆的下落也是一问三不知。

然而,稍早前在安检处赵法官就看到了别在大儿子腰间的车钥匙:“车钥匙别在身上,却不知车在何处?”面对质问,大儿子知道事情已经瞒不住,低头交代了车辆位置。执行干警迅速出动,车辆被依法扣押。

在对车辆进行清查时果然就有了重大发现,干警在副驾驶的皮包里发现了老李厂房的房产证和部分现金,更令人玩味的是,房产证里夹着一份老李与某物流公司签订的厂房出租协议,上面特意注明“租金现金支付”。刻意隐瞒出租事实,又煞费苦心要求现金交易,意图不言自明:规避法院执行,转移财产。鉴于二人故意隐瞒财产且情节严重,法院依法对其采取15日司法拘留,老李因年事已高,免于执行。

然而,拘留所里的大儿子不仅没有反思,反而笃信法院已无计可施,甚至托人带话给父亲和弟弟:“不用管我也不用给钱,半个月后我就出来了!”大有一副“十五天后又是一条好汉”的气概。

为了维护法律权威,保障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在拘留到第15天时,一纸《拘留决定书》再次送达他手中——又是一个15天!这下,他彻底坐不住了。被拘留的第16天,也就是第二次拘留的第一天,大儿子终于明白法网早已收紧,他无路可退也无处可逃。遂主动联系家人送来了几万元欠款,并与申请执行人张某就后续还款计划达成了切实可行的协议,这场僵持7年的执行案件,也迎来了圆满的结局。

其实,执行工作从来不是“一罚了之”。走访,是为了考量被执行人的实际困境;调解,是为了给双方留出协商的空间。但司法的温度,绝不是“纵容”的理由,对于故意隐瞒财产、逃避执行的行为,宜都法院将始终保持零容忍的态度,一切装穷哭弱的精湛演技,终将逃不过法律的“火眼金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