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宜都市人民法院官方网站,今天是:

数据共享对接 跑出加速度

2023-07-04 17:31
来源: 本院
    浏览: 360

“真没想到,法院居然真的找到王某,还组织我们双方协商,把案款履行完毕了!”

据了解,原告张某是一家环保材料公司经营者,被告王某则是承接工程的老板,王某拖欠张某货款20万元已三年有余,张某催要无果遂提起诉讼。

案件受理后,宜都市人民法院按照张某提供的手机号码多次联系王某,均提示无法接通。两次到王某的户籍地陆城街办某小区上门送达均无人在家,询问小区物业得知王某家中暂无人居住。“人口与户籍分离是当前社会发展带来的常态。从诉讼送达的角度来说,就是户籍地址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依照民事诉讼相关规定,在直接送达、邮寄送达等方式无法送达成功的情况下,只能采用公告送达这个‘托底’方案。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修改后,公告期从60天修改为30天,已经大幅缩减公告送达案件的审理期限,但是直接送达便于及时了解双方调解意愿,更有利于矛盾纠纷前端化解。”案件承办法官介绍。

为解决送达难题,以家庭文明诚信积分管理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以诉源治理推进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宜都市建立了“网格化+大数据助力审执质效提升工作方案”,通过网格数据信息送达执行,将失信信息计入家庭诚信档案,融合平台共推诉源治理。

宜都法院依法在“宜昌市社会治理一体化平台”抓取被告王某的居住信息,得知王某登记住所地为兴山县古夫镇。经当地网格员支持与配合,承办法官终于敲开了王某的家门。随后,王某与张某达成一致,该案调解结案并履行完毕。

“通过在审判执行工作中共享网格管理数据信息,借助网格员辖区全覆盖、熟悉所在网格片区社情民意的优势,做到线上线下一起发力,缩短送达时间提高送达效率、完善社会诚信体系构建、源头化解矛盾纠纷并靠前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以此建设高效、便民的营商环境。”承办法官说道。今年以来,宜都市人民法院通过“网格化+大数据共享”,依法抓取无法直接送达的当事人信息100条,成功向80名当事人送达,促成其中60名当事人与对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审执质效提升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