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宜都市人民法院官方网站,今天是:

念念不忘 必有回响

2015-09-28 09:46
浏览: 4549

  向小庆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一首汪国真的《热爱生命》曾让无数人热血沸腾,也激励着我一路前行。正是凭借着对最初理想--当一名有良知的法官的念念不忘,在工作几年之后,我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考公务员。虽然考公之路比较艰辛,身边也有一些朋友劝我放弃,但我还是坚持下来了,并在2014年10月如愿进入法院工作。

  如今,不知不觉中已在法院工作了半年之久了。曾经也有人问我,放弃在发达地区的大公司的工作,来到一个小城市当公务员,不后悔吗?我很坦诚的说,刚开始的那两个月,确实有过一点点失望。一方面是因为工作上的不适应,另一方面是因为生活上的不习惯。初进法院,我没有被分到业务庭,而是审监庭,也即审管办。虽然也会接触一些案子,但数量很少,而且基本是一些疑难复杂的发回重审的案子。我工作的重心是审判管理这块,事情比较杂也比较集中。由于对办案系统还不熟悉,很多工作做起来还是感觉有些吃力,再加上要进行年终考评工作,那段时间特别忙,有时候一整天都忙得记不起来喝口水。这些都与我预想的工作状态不一样,虽然在同样在法院工作的同学早已给我打过预防针,但还是出乎我的意料,让我有些不适应。另外生活方面也有点不习惯,住的地方比较简陋,购物逛街也不像大城市那么方便,下班之后也没有什么休闲娱乐的地方,觉得生活过的挺单调。不过这只是刚开始的那两个月有过一点点动摇,现在,我已经基本熟悉了法院的工作,也适应了这边的生活,也慢慢地坚信了我的选择是没错的。虽然有时也会觉得工作比较繁琐偶尔也会遇到棘手的问题,但当我顺利解决问题完成工作时,也会有点小小的成就感。并且在法院工作,可以接触到身边很多优秀的法官,他们凭借自己精湛的业务能力尽力帮当事人解决纠纷,甚至经常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去搞送达、给当事人做工作、写法律文书等等,这让我感觉现在的法官真的是蛮拼的,也是好样的!

  然而,随着在法院系统工作时间越来越长,也会听到越来越多不和谐的声音。比如,在法院工作压力大,工资少,晋升空间小,没有发展前途等等。诚然,我们现在的司法制度确实还不健全,也有很多缺陷,法官的职业地位绝对没有英美国家的那么高,职业保障也不完善。虽然现在司法改革的浪潮愈涌愈烈,让我们有了一些希望,但也有很多人惶惶不安于自己会成为被拍死在沙滩上的前浪。在各种压力下,法院系统也出现了一阵辞职热,尤其是在发达地区的基层法院,法官的流失更为严重。

  与老一代人相比,我们青年一代被社会化得更早,过早的看到了金钱和地位的魔力,很多人在进入社会后,理想逐步沙化,信念渐渐流失,被打磨得世故圆滑、面目全非。人民日报评部主任卢新宁曾说:我唯一的害怕,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你们或许不相信了,因为追求级别的越来越多,追求真理的越来越少;讲待遇的越来越多,讲理想的越来越少;大官越来越多,大师越来越少。因此,我想说的只是,请看护好我们曾经的激情和理想--做一名有良知的法官。有人这样说过:法院,之所以还让人留恋,不是级别、不是待遇、不是职称,而是你周围的那些让你喜欢、令你钦佩、崇尚技术、满含情怀的人,有了这些人,让你觉得这个国家还有希望,这个体制还有进步的可能,让你觉得理想仍应坚持,事功或许能成。这方面,邹碧华法官就为我们做了一个最好的示范。一个人,内心有高尚的信仰,并矢志不渝地坚持以这个信仰为准则去做事做人的,就一定会赢得更多人的认同和敬佩,而他本人也就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正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只要我们每个法院人都能坚持自己最初的理想念念不忘,持之以恒地做好每一件小事,设身处地地为老百姓着想,体谅他们的疾苦,公平公正地办案,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事功一定能长久回响,而我们建设成为一个真正的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愿景也一定能得到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