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宜都市人民法院官方网站,今天是:

幸福离我有多远

2014-09-28 09:11

关于幸福。2012年中秋、国庆双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曾做过一期《走基层 百姓心声》的调查节目,所有人面对的问题都是“你幸福吗”。有人说“我不姓福,我姓曾”,有人回答“太忙了,没时间考虑幸不幸福”,也有人反问记者“什么是幸福”,但更多的人面对镜头陷入了沉思。彼时,我研三,正为了工作而四处奔走,各种抓心挠肺。我想如果我被问到,我会很愤恨的回答:不要跟我讲幸福,它离我太遥远了。是的,做着自己真心喜欢的事情,追求着内心的充实与满足,有一个值得爱的人同行,这便是我想要的幸福,一种稳稳的幸福。可对当时连工作都未落定的我而言,这幸福太过遥远,远到我一度怀疑这幸福太过完满而不是我所能够拥有的。

幸福初见。终于,在大学同学们工作了三年又三个月后,在充满了收获的十月,我结束了漫长的等待和内心的煎熬,收获了我用倔强和坚持孕育的果实,如愿以偿进入到我喜欢的地区我喜欢的行业——宜都法院工作。当时的心情有点像十月的天气,凉爽中夹杂着丝丝躁动,兴奋、雀跃又害怕。回想起学法七年以来的种种,回想起心中每一次与法有关的悸动,我都觉得何其幸运:我正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我似乎看见幸福在向我招手。

青春与理想。起初,导师听闻我选择中部基层法院时很不理解,在多次善意规劝无效的情况下无奈放弃。班上同学的去向也显得高大上:有落户在东部沿海中、高院的鸿鹄之士,有到少数民族地区支教的精神追求者,有朝着幸福生活奔去的“北、上、广、深太太团”。相比之下,我更像一只家雀,没有支援家乡建设的豪情壮志,也没有怀才不遇的黯然神伤,只是顺应牵绊,来到了心之所向。与我同时期在西政读研、最后选择了东莞法院的高中同学提醒我:年纪轻轻、贪图安逸,怕是将来会后悔。工作后,与同学、朋友之间互问境况的关心到最后总会演变成他们“大都市打拼心路历程”的个人独白,末了还捎带问上一句:“你就这样了么?”上班初始的激情逐渐褪去,日子开始显现出平淡,我也开始踌躇:没有在大舞台上拼过、笑过、哭过、感受过,我所剩无几的青春真要在平淡中度过?我的理想会否在平淡中模糊掉?老来回忆时,我是否会不甘和懊悔?

盲目、从众与理智缺失。同学、朋友电话中描绘的大都市很精彩、她们的拼搏、自得、欢笑、泪水与落寞都让从未涉足北上广的我无比的向往。总以为她们这样的生命才是鲜活的,才是有意义的。渐渐地,我发现,与其说我羡慕她们在大都市的生活,不如说我羡慕那份激情和精彩。因为性格早熟、家庭和谐加上求学路上顺风顺水,我的人生显得异常平淡。而年轻浮躁的心体会不了“平淡是福”的道理,所以我羡慕她们活的精彩,羡慕她们能有各种情绪达到极致的体会。加上内心潜藏的一点虚荣和不甘,当四面传颂起“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时,我对平淡的不满暂时性地战胜了一切,一颗心在大众强烈的心理暗示下变得盲目、从众和理智缺失。

他们的忧伤。直到前段时间,我接到两个法院同学打来的电话。无锡中院的那位,也是我读研时期的室友,信奉“不疯魔不成活”的理念,用七年时间获得了法学硕士、英语八级、日语一级、证券、法律、注会从业资格证书等一块块敲门金砖,成为神一样的人物。进入无锡中院后,也算得上是得心应手。聊天中她说她很忧伤,她不知道自己是应该再报考上海高院还是辞职进入外企。与她如此高端的忧伤相比,东莞法院那位,也是之前给过我善意提醒的那位,他的忧伤就显得更贴近生活。他是我高中同学,履历虽不如无锡那位精彩,却也不可小觑。西南政法硕士毕业,在法院实习期间与同事合编的案例已被《人民司法》刊登过。作为一个都市异乡人,他很详细的给我描述了他现在的生活:上班在郊区,租房在城区,两处相距52公里,一天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花在路上。朝九晚五,班下了,人却不能走,因为事儿没完。在院平均每年三万件案子的压力下,加班到八九点成为常态,单位职工宿舍爆满成为常态。工作大半年,却连离单位最近的银行在哪儿都不知道,身上穿的还是学生时的衣服,同来打拼、成了律师助理的女朋友比他还忙,两人一月也见不了几次,却还要面对一个月工资买不起半坪房的现实。在这个异乡人要努力挣扎才能活下去的城市,他说他累了,挣扎不动了,他想回家。满打满算,他到东莞法院才九个月。

幸福就在手边。他们的忧伤让我开始用心感受起自己的生活:每天走十分钟就到院里,不用逼着自己起早,不用挤公交和地铁,上班时相对还有时间对自己的每一份任务发挥刚毕业学生的那份热情与较真,有时间思考反省,有时间充电提高。按点下班,路上边走边和同事讨论晚饭菜单和谁主厨的问题。周末了,回趟家,抑或整理下小窝、搜寻下美食、看两本闲书,偶尔加个班调剂下生活。在工资有限、物价无限的压力下,与美女同事们死守购物的癖好,自发自觉的转变为在商场试用、试穿满意再网购的繁复模式,还自以为聪明的沾沾自喜。再看看身边的环境和人:自由、民主的工作环境,宽松、和谐的人际氛围,偶有增加但不过分的工作任务;上班时一个个严肃的像小老头、周末却笑容满面给夫人拎包陪夫人逛街的法官,上班忙的像个陀螺下班仍不知疲倦逛大街吃美食的书记员,上班卯足劲儿办案、休息时间回家看孩儿的辣妈。看着周遭的一切,想想我的同学,我觉得很满足、很幸福。原来,只要用心触摸,幸福就在手边。

至于青春,更多的是对逝去岁月的美好追忆,并非一定是火热、激情、大起大落的,它也可以是温婉、柔美、细水长流甚至平凡的。一部《小时代》更让我们看清了别样的青春是属于有钱人和漂亮人的。至于理想,我想我一直都是大致明白的,只是不够清晰、不够坚定。理想从来不囿于地域,也不区分大小。如果我的理想是当一个好法官,应该没有人会说大都市的好法官是好法官,小县城的就不是,也应该没有人会说高院的好法官是好法官,基层的就不是。现在我已然明晰了自己的理想和幸福,不再需要在行业选择中迷茫、纠结、不安,也不需要牺牲自己的生活,想着成全却反倒累及自己的理想。至于激情,生活就像电影,不可能从头至尾都是高潮。这少有的高潮需要的是更多平淡的铺垫,是漫长过程的累积。而理想则是让这个过程充满意义并持续下去的动力。这种动力不是一时的豪气干云,是缓缓流淌在心里的小溪水:甘甜、滋润。

终于,我体会到了这种稳稳的幸福,能用双手触碰、随时可以感知的幸福,它有着生命的长度,无论我身在何处,都不会迷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