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宜都市人民法院官方网站,今天是:

献礼国庆75周年|湖北宜都法院:同向发力 以法治初心优化营商环境

2024-10-08 14:50
来源: 宜都市人民法院
    浏览: 404

湖北省宜都市,地处长江中游南岸,上锁巴楚山地,下引江汉平原,长江清江环抱,素有“楚蜀咽喉”“三峡门城”的美誉,2014年宜都首次入围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居98位,此后9年间宜都持续进位。

为回应宜都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宜都法院在充分履行审判执行职责的基础上,坚持党委领导、府院联动、部门协调,凝聚合力,以法治初心栽下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梧桐树”,不断引来助推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金凤凰”。

把握“党委领导”的主心骨

“感谢法院公正高效处理案件,及时帮我追回货款,为我们企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高岭土公司的负责人陈总在收到执行款后为执行法官送来锦旗。而这一幕,自2023年以来几乎隔几天就在宜都法院大厅上演,执行指挥中心满墙的锦旗昭示了执行法官们工作的质效。

“执行难,难在查人找物,难在真正全部兑现当事人的胜诉权益。”年轻的执行局局长艾贻学刚上任时就力主打破原有一人包案到底的办案模式,组建执行指挥中心、快执团队、财产处置团队,对案件难易程度进行分析研判后再分案,实现小案速执、简案快执、难案攻坚。优化人员结构后焕发工作活力,但查人找物的难题更加难解!

查询当事人信息要跑公安局、社区、村委会,查询不动产、公积金相关信息要多跑路,信息的壁垒导致执行工作提质增效难上加难。

为解决这一难题,形成“法院执行局主导,市直各单位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执行局积极争取院党组的支持,通过逐级请示、多方协调,力争扭转以往法院一家单打独斗的被动局面。


在宜都市委政法委的大力支持下,市公安局、公积金中心等28家单位与法院建立切实解决执行难联席会议机制,凝聚了执行强大合力。开通宜昌社会治理一体化平台账号,一键推送当事人基本信息。携手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展“不动产+法院”延伸服务,将不动产登记延伸到法院在线办理,打破信息壁垒。形成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检察官、律师、群众参与监督执行的常态化机制,推动执行攻坚。

在地方党委的坚强领导下,逐步构建起“党委领导、政法委协调、人大监督、政府支持、法院主抓、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综合治理执行难大格局。执行指挥中心首先集约办理财产调查,财产调查时间从30天压缩到15天。2023年,执行案件平均办案天数从83天压缩至47天。2024年以来,执行案件平均办理时间下降到35.83天,执行核心指标在全省排名前6位。执行案件办出了“加速度”,为像陈总一样的企业家们打了一针地区法治环境保发展的“强心剂”。

绘就“府院联动”的同心圆

“我们最初维修厂房,外立面涂的是纯灰色,后来加上了黄色,我们的想法是,企业在宜都的发展前景会一片‘辉煌’。”液压公司的生产负责人兰总半开玩笑地向我们介绍,液压公司现有的厂房是在机械公司的资产上改建的。

2012年,机械公司与宜都市政府签订项目投资服务协议,项目选址位于宜都市工业重镇枝城镇某村临省道。2013年,机械公司摘牌28.55万平方米的土地,并在此兴建了生产配套用房、生产车间、食堂和办公综合楼、宿舍楼。2014年,因长期负债经营、资金链断裂等原因,机械公司停转,一瞬间,涉机械公司的审判、执行案件多达百余起,资产先后被外地法院和宜都法院轮候查封。

2014年以来,打听机械公司资产和土地的企业很多,来考察实际情况的也多,但一听说公司涉及的诉讼多、建设资料缺失严重、土地出让金未足额交纳、存在多方抵押、现有的租赁合同未到期的情况都打了退堂鼓,想把这些隐患消除需要多长时间?要耗费多少精力?还不如从头做起。

面对占地400余亩的土地及厂房在黄金地段闲置多年,司法案件推动迟缓,该院向市政府提出专题报告。2018年,宜都市政府召开专题办公会,成立机械公司疏困小组,组成工作专班入驻企业、筹措拍卖资金、安置搬迁租赁企业,绘出“作战图”“时间表”,试图理顺企业资产处置中的障碍。经过协调,该院取得整体处置公司资产的权利后又面临资产处置的难题。经两次拍卖、变卖,无人竞买,最终流拍。流拍后,该院及宜都政府并未放弃盘活机械公司资产的努力,由政府部门持续开展招商活动。

2021年6月,市政府投资平台公司收购了机械公司的资产,并与招商而来的液压公司达成合意。“通过部分购买、部分租赁的方式,实现了机械公司资产的再次利用。”执行法官郑兰武说,在液压公司有了初步意向后,工作专班就长驻在机械公司综合办公楼,与长期租赁机械公司资产的企业展开了阵地战、拉锯战,权衡利弊、讨论方案。回想起那段时光,郑兰武依然还记得处理整个事件的焦虑和千头万绪。

现如今,液压公司已经运营3年多,年生产总值达2亿,年纳税额达1100万,解决本地就业600人。“今年,我们准备进一步扩大产能,追加投资2亿元,这是宜都的营商环境给我们的信心。”液压公司负责人兰总在接待宜昌中院一行调研时,高度赞扬了宜都专班工作人员为解决招商难题而展现的负责任、担重任的工作态度。

2021年年初,宜都法院就与宜都市人民政府联合出台了《关于建立企业破产工作府院联动统一协调机制实施意见》,建立了制度化的破产工作协调机制,明确市政府及相关市直部门的任务分工,形成了联席会议和专题会议制度。工作机制形成以来,先后有9件破产案件均通过府院联动机制得到推进,分别形成了在资产处置中减免税收、减免过户税费、减免资产转让税费、政府平台公司收购破产资产的决议。“府院联动”推动宜都破产工作实质性进展,充分发挥了破产工作优化资源配置、规范市场秩序、化解过剩产能、实现市场出清的职能。

搭建“部门协调”的连心桥

“非常感谢宜都法院对我们招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2024年年初,宜都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冯杨勇就邀请宜都市招商局领导和工作人员召开座谈会,旨在推进信息互通、职能共建。

“高坝洲的一家商业用建筑体量大,因为经营问题导致债务缠身现在正在执行过程中拍卖,已经流拍了两次……”执行局局长艾贻学向招商局潘局长介绍在执行工作中发现的闲置资产、土地等要素线索。

“我们正好有企业想借宜都修建三峡千古情的东风,准备经营大型酒店!我们可以带他去看这个项目。”招商局潘局长欣喜道。在座谈会上,该院与招商局协商建立信息共享、联席会议、项目法律服务、风险预警防控等机制,两部门联合印发了《服务保障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十项举措”》,将好的举措固定成为常态化机制,进一步为宜都招商引资工作保驾护航。

2022年,该院与宜都市工商联发布《关于建立联系协调机制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在工商联挂牌成立“民营企业纠纷调解工作室”,调解工作室的设立,旨在通过探索涉民营企业纠纷化解机制和权益保护机制的新途径、新方法,服务民营企业多元、高效、便捷的解纷需求。每月第一个星期五,宜都法院的青年干警都会到工作室值班,2022年接待企业家7人次,2023年走访10次30家企业,2024年以来走访6次17家企业。

民营企业纠纷调解工作室已经成为“法院+工商联”工作的重要抓手,切实把民营企业纠纷的非诉解决机制挺在前面,通过把脉问诊,开展法律体检,引导民营企业依法经营,健康发展。

近年来,宜都法院已与辖区工会、人社局、劳动仲裁院建立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机制,与公安局、经信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税务局建立财产解封及处置机制。通过部门协调联动,进一步解决工作中的堵点、难点问题,全面提升辖区法治环境,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宜都法院全面更新理念,改变过去‘结案了事’的心态,主动延伸工作职能,始终牢记以国之大者的责任担当切实服务地区高质量发展。”宜都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冯杨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