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能在法庭上见到局长本人,他的讲解解开了我心里的疙瘩,我愿意和职工和解处理”。近日,在宜都法院公开审理的一起工伤保险资格认定案件庭审结束后,某公司负责人由衷感慨道。庭审中,宜都市人社局“一把手”出庭应诉,耐心听取工伤职工和用人单位的诉求和困难、主动提出化解方案,并于庭后参与组织协调,最终促成和解,直接一次性支付工伤赔偿款数十万余元。这起 “案结事了” 的典型案例,正是宜都市今年行政机关“一把手”出庭应诉率保持100%的生动缩影。
行政争议实质化解,离不开制度保障与多方协同。2023年,宜都法院即向宜都市依法治市办发送了关于行政机关“一把手”出庭的司法建议,推动出台《关于全面深入推进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出庭的指导意见》,将一把手出庭工作予以规范细化并纳入法治建设考核。为进一步推动“一把手”出庭工作,行政庭随案向行政机关发送《正职负责人出庭应诉通知书》,明确出庭责任与准备要求,同时定期向依法治市办通报出庭及争议实质化解情况,督促“一把手”积极参与出庭应诉工作。从告官难见官,到告官必见官成为常态,通过制度约束和积极协调推动,宜都法院今年以来开庭审理的行政案件均有行政机关“一把手”出庭,“一把手”出庭率达100%。
在推动“一把手”出庭的基础上,宜都法院注重引导出庭负责人“出声、出策、出效果”。庭审前,通过书面出庭通知提醒出庭负责人提前熟悉案情、研判争议焦点;庭审中,引导出庭负责人在答辩、辩论等环节发表发言,就行政行为合法性及争议实质化解发表意见;庭审后发挥 “一把手” 统筹调度优势,缩短内部审批流程,及时回应诉求,尽快解决实际问题。
一系列举措下,行政争议化解成效显著。在某超市诉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处罚一案中,宜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一把手”出庭后听取了原告对行政处罚的意见,当场对行政相对人讲明法律规定和政策,原告主动缴纳罚款后撤诉,并表示今后将规范经营、汲取教训。2025年宜都法院行政案件调撤率达 68.2%,实现了 “案结事了政通人和” 的良好效果。
“一把手”出庭应诉不仅是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化解争议的有效途径,更成为了一堂堂最生动的法治公开课。下一步,宜都法院将持续深化府院联动机制,推动“一把手”出庭从“常态”向“长效”转变,为法治宜都建设注入更强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