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宜都,阳光穿过高坝洲镇大战坡村八组老程家半旧的窗棂,投下斑驳的光影。老程坐在屋内,手里攥着两份刚刚签好的调解协议书,眼神有些复杂。这份协议,虽然结束了他与妻子赵某某十三年的婚姻,但也意外地为他孤寂困苦的晚年,带来了一丝保障的暖意。这保障,来自他曾经共同抚养、如今已远在重庆成家立业的继子小李。这段跨越了血缘、历经波折的亲情故事,在红花套法庭和综治中心人民调解员的努力下,最终画上了一个温情的句号。
时针拨回2010年初。那时的老程正值壮年,与赵某某相识、相恋,两颗心渴望组建新的家庭,同年3月8日,他们在宜都市民政局登记结婚,开启了新生活。赵某某带着儿子小李走进了老程位于大战坡村的家。从此,这个农家小院里,多了孩子的笑声和一家三口共同生活的烟火气。小李在这里落户、成长,老程待他视如己出,与赵某某一起承担起了抚养的责任。日子虽不富裕,却也其乐融融,直到2012年老程不幸从工地高处坠落,头部遭受重创。工地上那声沉重的闷响,不仅夺走了他的健康,更在他的人生轨迹上刻下了无法磨灭的伤痕。虽本沉默寡言,但提到儿子,什么都遮不住他眼里的光:“我有儿子,我儿子还是大学生呢!”
岁月无声侵袭,2020年,妻子赵某某搬离了这个被伤病阴影笼罩的家。2023年,一纸二级智力残疾评定书宣告老程基本失去自理能力,其侄女小程成为监护人。身体原因无法工作,农田微薄的产出远不足以糊口,无亲生儿女的老程日常开销大多依靠兄弟姐妹的接济。与此同时,山城重庆,大学毕业不久的继子小李虽已成家立业,每月六千余元的薪水扣去四千多的房贷,生活同样捉襟见肘。作为家中顶梁柱,小李不仅要维持自己的小家庭,还要承担起赡养母亲的责任,如今还要担负起赡养老程的责任,生活的重压,让他也倍感疲惫。
“幺爹当年养我,这份情我认,可我现在……实在拿不出太多钱。”电话那头的小李声音里满是疲惫与为难。
“小李是我们看着长大的,也是苦命的孩子,我们都不愿意为难他。但是我叔现在一没生活来源,二没自理能力,光靠我们几个侄儿侄女也是难以为继,除了生活费用,我们更担心的是老人的照料问题,万一出了事受了伤生了病,谁来负责?”老程的侄女小程说到。
一边是生活拮据的小李,一边是亟需照料的老程,维持了十余年的父子情,在法律条文和生活压力间不断拉扯。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二)》第十九条规定:“生父与继母或者生母与继父离婚后,当事人主张继父或者继母和曾受其抚养教育的继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不再适用民法典关于父母子女关系规定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继父或者继母与继子女存在依法成立的收养关系或者继子女仍与继父或者继母共同生活的除外。
继父母子女关系解除后,缺乏劳动能力又缺乏生活来源的继父或者继母请求曾受其抚养教育的成年继子女给付生活费的,人民法院可以综合考虑抚养教育情况、成年继子女负担能力等因素,依法予以支持,但是继父或者继母曾存在虐待、遗弃继子女等情况的除外。”
老程与小李的情况,恰好在这范畴之内:小李的生母与继父感情破裂;老程对未成年的小李尽到了抚养义务;如今老程因残致贫,生活无着;小李虽不宽裕但具备一定的负担能力,且老程并无虐待遗弃行为。
一直以来,红花套法庭负责红花套镇和高坝洲镇的民事纠纷案件,针对这一情况,红花套法庭的调解力量迅速行动起来,从宜都市公安局退休的人民调解员老万也全程参与。调解团队多次到老程家走访,告诉不会用电话的老程小李的现状,听取老程的邻居、侄儿侄女们讲述老程的苦难和大家的想法;又电话向小李转达宜都亲人们对他的关心和对老程将来的担忧。十余次巡回办案,工作人员真切感受到了老程亟需帮助,也理解小李在重庆打拼的艰辛与房贷的压力。法庭和调解员在老程与其侄女、小李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为了确保老程老有所依,法庭和调解员一同前往民政部门咨询针对困难群体的各类保障政策细节,确保老程能够维持正常生活。
“什么时候回来的,去看了爸爸没?”
“昨天请假回来的,一回来就去看了他,我们还聊了好一会儿呢!”
2025年8月14日下午,这场牵动多方的调解迎来了最终回合。“他养你小,你扶他老,这是责任,是义务,也是人心。”在红花套法庭的主持下,曾经的一家人终于达成了共识:老程与妻子赵某某解除婚姻关系,一别两宽;小李在自身经济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基于对那段共同生活岁月的感念,更基于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承诺一次性给付老程一笔赡养费,交由老程在宜都的亲属。这不仅是对法律条款的履行,更是对一份虽非血缘却曾真实存在过的父子情谊的珍重回应。
决定签署调解协议的那一刻,双方都是长舒一口气。对于老程而言,这笔赡养费,是雪中送炭,是生活得以继续下去的重要支撑;对于小李而言,这个决定或许意味着未来一段日子要更精打细算,但却是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养恩难忘”的担当。
在这个特殊的重组家庭里,亲情一度蒙尘。但最终,是法律的指引、是调解的温度、更是人性中那份知恩图报的善良,共同驱散了阴霾,不仅暖了老程的心,也为我们这个社会关于非血缘亲情与责任的理解,增添了一个温暖的注脚。
自中央政法委关注我院红花套法庭“法庭+综治”取得调解成果以来,红花套法庭与辖区两镇综治中心倾力协作,充分发挥联动机制的作用,解法结,又解心结,用法院和综治力量的行动不断谱写新的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为民办实事的生动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