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宜都市人民法院官方网站,今天是:

宜都法院“终本清仓”攻坚: 让“沉睡”案件苏醒 让胜诉权益兑现

2025-11-06 16:24
来源: 宜都市人民法院
    浏览: 31

在2024年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上,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军明确提出,要保持攻克“执行难”力度不松,通过“终本清仓”“执破融合”等方式依法解决确实存在的“执行不能”案件,促进市场有序出清、盘活资源。张军院长的讲话为全国法院开展终本案件清理工作指明了方向。

执行工作是司法公正的“最后一公里”,终本案件的规范管理直接关乎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切身感受,更关乎司法公信力的巩固与法治社会的建设根基。在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的统一安排下,宜都法院积极响应“终本清仓”集中攻坚号召,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定决心,推动“沉睡”案件焕活重生,让法律文书上的“纸面权益”真正转化为群众手中的“真金白银”。

为将省高院“终本清仓”部署要求落到实处,宜都法院将此项工作列为全院年度重点攻坚任务,构建了“一把手牵头、专班化推进、全链条落实”的工作体系,第一时间组建由党组书记、院长担任指挥长的“荆楚雷霆2025”专项执行活动指挥部,并同步成立“终本清仓”工作专班,明确“排查—分析—处置—反馈”的闭环管理机制。

通过定期召开专题推进会,听取工作进展,研究解决难点问题,确保攻坚方向不偏、推进力度不减。工作专班更对2010年以来所有终本案件开展“地毯式”排查,逐一进行财产查询,为后续分类处置、靶向发力奠定坚实基础。

围绕“盘活资源”的要求,宜都法院以数字化手段为核心抓手,致力于打通终本案件财产线索排查“堵点”。依托“两终案件平台”、综治网格管理平台、不动产一体化平台系统,对终本案件被执行人的银行存款、网络资金、证券、车辆、不动产等信息累计发起5637次“常态化、穿透式”查询。

在核查过程中,坚持小案不小看、小案不小办理念,注重对涉民生案件的清理,发现财产线索后,及时采取执行措施,最大限度缩短权益兑现周期。同时,积极拓展跨部门协作,与公安、不动产、市场监管等部门建立协同联动机制,明确财产查询、车辆扣押、股权冻结等事项的协作流程与时限,进一步形成法院主导、部门联动、信息共享的工作合力,大幅提升财产处置效率。

“现在想见执行局局长一点也不费事儿,大家都知道周四上午9点,他准在接待室等着,没有弯弯绕绕,心里踏实!”说起宜都法院的“周四之约”,当事人谢某某竖起大拇指。作为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具体举措,推出的“周四之约”执行局长接待日,以“固定时间、固定场所、固定领导”的三固定模式,直接将对话窗口设到了群众心坎上。

自6月中旬开展以来,“周四之约”已开展15次,累计接访群众33人次,有效解决各类执行相关问题35项,群众反馈满意率100%。

为方便当事人联系法官,畅通全天候沟通渠道,在官方微信公众号推出“指尖上的执行官”,公开指挥中心、快速执行、财产处置三个团队,13名执行法官的姓名、办公电话、微信二维码,建立“30分钟响应”机制,当事人只需“动动手指”即可便捷联系案件承办法官,彻底让执行过程从“幕后”走向“台前”。截至十月底通过微信实时解答查询接近两万次。

进一步完善悬赏举报机制,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信视频号等平台,对长期下落不明、恶意规避执行的被执行人集中发布悬赏公告,明确举报线索奖励标准与领取流程,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执行的积极性。

按照全省统一部署,以“荆楚雷霆2025”专项执行行动为抓手,聚焦涉民生、涉企业、涉金融等重点领域案件,打出“突击执行+强制措施”组合拳。执行干警打破常规作息,利用清晨、夜间、周末等时间节点,开展“错峰执行”“夜间执行”“假日执行”,精准打击规避执行行为。

对拒不履行的被执行人,依法采取拘传、拘留等强制措施,形成强大法律震慑。2025年共拘传221人,对61名情节严重的被执行人依法作出司法拘留决定,其中36人在拘留期间主动履行义务,涉案金额达189万元。同时,对拒不申报财产、恶意转移财产的被执行人,依法采取限制高消费措施1207人次,倒逼“老赖”主动履行义务,切实维护司法权威与法律尊严。

周末的鱼塘边,执行干警耐心与被执行人沟通腾退事宜,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和解;

中午的餐馆里,执行干警根据线索精准布控,成功拘传长期躲避执行的被执行人;

深夜的小区内,手电筒的光束划破夜空,执行干警顶着寒风完成房屋腾退……

这些场景,正是宜都法院“终本清仓”攻坚行动中的真实写照,也是对“让公平正义抵达最后一公里”的生动践行。截至目前,在这场攻坚战中,宜都法院已累计出清终本案件600余件,恢复执行案件执行完毕率达81.3%,累计涉案金额2.27亿元。其中374件涉民生案件得到实质性化解,543名申请执行人的胜诉权益得到全部兑现。

“终本”并非“终点”,而是宜都法院持续攻坚的新起点。下一步,宜都法院将继续按照统一部署要求,保持攻坚态势不松、执行力度不减,以“钉钉子”精神把每一项执行举措落到实处,用实打实的案件结果、看得见的权益兑现,回应群众期待,让司法公信力在每一起执行案件中落地生根。